淮安主要出口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淮安高端装备制造集群简介
发布日期: 2022-06-15 来源: 字号: [ 大 中 小 ]
(一)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是全国装备制造大省,全省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大、制造能力强,基础配套能力国内领先。
1、规模领跑全国。截至2020年底,实现产业主营收入5.73万亿元,占比约48%,是全省工业经济的主体,规模实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均稳居全国榜首。
2、产业门类齐全。形成规模庞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开放度较高的产业体系,以及特色化、集群化、错位化的发展格局。汽车产业以南京、苏州、常州、盐城为中心;航空装备以南京、无锡、苏州、镇江为中心;轨道交通装备以南京、常州为中心;智能制造装备以南京、常州、苏州、扬州为中心;海洋工程装备以泰州、南通为中心;农机和工程机械装备以徐州、常州为中心。
(二)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产业之一,“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特钢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1、总体规模。截至2020年底,集聚规上企业361家,实现规上应税企业开票587.6亿元,同比增长6.8%,比“十二五”末年增长54%,培育形成超亿元企业97家,超十亿元企业9家,产业规模居全市首位,但在全省较为落后。
2、主要板块
(1)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49家,2020年实现开票销售136亿元,同比增长8.3%,产业占比23%。
(2)高端装备制造。规上企业197家,2020年实现开票销售151.6亿元,同比增长5.2%,产业占比26%。
(3)冶金及金属制品。规上企业115家,2020年实现开票销售300亿元,同比增长7%,产业占比51%。
(三)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优势
1、初步培育建成一批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形成了国家火炬计划金湖石油机械、仪表线缆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特色产业基地,经开区省级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淮安区精密机械科技产业园,盱眙钢管轴承特色产业园等一批省级以上特色基地、园区。
2、初步培育集聚一批产业骨干企业。金象传动设备、双环齿轮装备水平国内领先,汉邦科技液相色谱纯化设备制造、金石集团井口采油(气)树生产规模全国最大,红光仪表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卧龙电气高效节能电机、长园和鹰服装智能吊挂系统、纽泰格车用减震器等产品在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3、初步培育形成产业链式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取得较快发展,初步形成“原材料—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整车—充电设施和汽车后市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在黑(有)色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装备、仪表线缆以及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形成较高的集聚优势,初步形成“原材料—基础零部件—整机和成套装备”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四)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短板
1、产业层次总体属于低端,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企业规模和层次等级普遍不高,分布散、门类杂、联系少、配套差、协作弱;产品结构以中低端的传统机械加工和零部件制造为主,缺乏高端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受下游市场波动、订单下降的冲击较大,抗风险能力弱;现有产业载体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零散布局,产业集聚度、耦合度偏低,配套合作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2、产业总体实力偏弱,拳头产品不突出,缺乏龙头式、基地式,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产品与智能化、绿色化、精密化等前沿趋势结合较少,呈现“低档多、高档少,粗放多、高精少,传统多、智能化少,配套多、整机少”等“四多四少”现象;敏安汽车尚未形成量产,比亚迪专用车刚刚下线,产业链核心环节、关键环节缺失现象明显,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龙头式、基地式大企业、大项目。
3、产业上下游衔接不紧,链条仍不够清晰,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滞后,竞争力不强。上游冶金制品以粗钢、普钢等原材料和冶炼和压延初加工产品为主,链条短,附加值低,与汽车、整机制造等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衔接度不高,纵向延伸和横向集聚不足;中下游企业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制造环节,主要为外地企业提供配套,本地供应链严重脱节;金融担保、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较为滞后;三电等核心零部件、金属表面处理、大型铸锻件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缺失或较为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