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主要出口产业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

专业站群 > 市县子平台 > 淮安 > 集群简介

淮安绿色食品集群简介

发布日期: 2022-06-15 来源: 字号: [ ]


(一)现状

2020年全市共有规上食品工业企业153户(占全市10.2%),实现开票销售476.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20.4%;户均规模3.1亿元,是全市的近2倍。在全市规上工业仅占全省2%的情况下,食品已占到全省食品的12%左右,排名全省第三,是我市唯一在全省有位置的工业产业全省第三,是我市唯一在全省有位置的工业产业。省政府也已明确以淮安为核心,培育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一是门类较为齐全。经过多年发展,我市食品产业已经形成烟与酒、盐与糖、肉与饲料、米面油、水产品等为重点的食品工业体系,具备了年300万吨大米、260万吨饲料、100万箱卷烟、90万吨面粉、75万吨食盐、30万吨油脂、25万吨肉、20万吨糖、5.5万吨白酒的生产能力。经过上下游分类汇总,肉与饲料、烟草、盐与调味品、淮味食品、酒与饮料、现代食品和食品包装肉与饲料、烟草、盐与调味品、淮味食品、酒与饮料、现代食品和食品包装等六大食品产业门类2020年分别实现开票销售151.3、120.8、68.2、63、52.2、11.8和9.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1.7%、25.3%、14.3%、13.2%、11%、2.5%和2.0%。

二是企业初具规模。全市153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中,有2户主板上市企业(全市仅3户),其中开票销售超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分别达57户、7户、2户、1户。淮阴卷烟厂销售117.8亿元;今世缘酒业各项指标多年位列中国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前十,销售51亿元;苏盐井神充分利用我市井矿盐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的优势,位居全国制盐行业十强,2019年销售已超50亿元;双汇食品、苏食肉品销售分别达到30亿元、20亿元,名列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前三十强;白玫糖业是全省唯一绵白糖生产企业,产业规模已过十亿。

三是产销增长稳定。民以食为天,受刚性需求支撑,全市食品工业经受了全球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巨大冲击,前四年实现开票销售收入355.6、396.1、453.9、476.7亿元,分别增长10.7%、11.4%、14.6%和5%,一直较为稳定。

(二)优势

1、原料优势得天独厚。作为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和江苏省主要粮油、水产和肉制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稻麦)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稻麦)基地约90万亩;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稻麦)基地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稻麦)基地146.14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60.09万亩,其中特种绿色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生猪养殖137万头。共有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42个,淮阴区淮黑猪、淮安区蒲菜及食用盐、清江浦区红椒、洪泽区大闸蟹及小螺蛳、金湖县莲藕及芡实、盱眙县小龙虾及稻虾米和多品种食用菌等名扬天下。已培育地理标志和农产品注册商标近万件,其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占全省的近一半,长期居全国首位。

2、展会物流保障有力。每年组织举办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淮安洪泽蒋坝螺蛳节、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淮安洪泽蒋坝螺蛳节、中国金湖荷花节金湖荷花节等节会活动,提升淮安美誉度和影响力。淮安具有“通江达海、南北要塞”的独特区位优势,高铁、航空、公路和水运构建起立体式、多元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河航运港口新港吞吐量居全省之首,“淮安—上海”海铁联运班列开通,空港物流园、传化公路港产业园和淮安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顺丰、德邦、申通、圆通等多家物流企业都在淮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3、淮扬美食源远流长。淮安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是全国设区市中申报饮食宴席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淮扬菜美食文化绵延千年,于清末民初形成现代淮扬菜系,因其清淡而鲜嫩的口感、朴实而典雅的品性,成为国宴主体菜系,文化内涵极为丰富。2002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安“中国淮扬菜之乡中国淮扬菜之乡”称号。淮扬菜这一文化符号可为淮安发展食品产业提供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集聚挖掘发扬价值。201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食品名城。

4、人才体系较为完备。我市构建了从本科到中专,从一产到三产的食品相关人才培养体系,淮阴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淮阴商业学校淮阴商业学校旅游烹饪系等,每年毕业专业人才2000余人,可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多层次人才。

5、省市政府大力支持。我市食品产业是我市唯一列入省重点打造的省重点打造的“13+1”重点产业集群,也是市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3+N”现代产业体系之首。

(三)短板

1、重大项目偏小。目前全市百亿元以上的食品重特大项目信息数量匮乏、新招引项目及在手在建项目质量不高,数量不多,超过七成为总投资额一两亿元的项目,且多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价值链低端产业,在建项目老面孔居多,项目攻坚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2、三产联动偏弱。原料基地少而小。因税收关系该类农业项目受欢迎程度不高,我市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基地较少,食品加工与农业生产之间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许多在淮食品制造企业原料多为外地购买,存在供需错位问题。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围绕食品工业发展的社会流通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冷链物流网络发展相对落后,缺少符合检测资质的本土检验检测机构,围绕骨干食品企业的配套协作产业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现代化营销、网络营销等现代化营销步伐缓慢,区域竞争实力不强。

3、加工层次偏低。我市食品企业开票销售收入超过六成是以米、面、油为主要产品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食品制造业企业的数量仅占七分之一,开票占比不足四成。产品初级加工多,缺少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产业链的底端,而产品附加值高和经济贡献率高的食品制造和酒、饮料制造业占比较低,制约了我市食品产业市场的拓展和效益的提高,产业增长动力不足。农副食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免税比例近三成,其中饲料加工企业免税率高达97%。

4、品牌数量偏少。面对食品行业品牌垄断的激烈竞争态势,目前我市食品品牌数量较少,仅今世缘、淮盐等较为有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品牌效应。受品牌影响,规模超十亿元的食品企业数量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不足3%。“201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名单中,江苏省共有131家企业上榜,其中我市仅4家企业,分别是双汇食品、苏食肉品、华石农业和温氏畜牧,数量和总营业收入两项指标均排在全省末位。

5、发展步伐偏慢。千年淮味的淮扬菜选材精致、做工讲究、美味养生、历史积淀深厚,让淮扬菜更易于进军并占领高端餐饮市场,但同时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扬菜的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是菜品的工业化、标准化,创新研发难度大,很难出现“爆款”;二是缺少食材标准化品质化供应链企业支撑,菜品品质标准难以保证;三是缺少知名度大的餐饮连锁企业引领推广,淮扬菜产业链尚未有效整合。比起门店众多的川菜、湘菜、杭帮菜、西餐、日本料理和韩国料理等,淮扬菜馆形单影只,缺乏足够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