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TBT通报
more ...
消费品安全
more ...
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其范围包括家电、儿童用品(包括玩具)烟花爆竹等产品。由于消费品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其安全性被各个国家所重视。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发布自己的消费品安全法规(法案),如欧盟的《通用产品安全指令》(2001/95/EC)和各种特殊产品安全指令,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法案》(CPSC)及《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加拿大的《加拿大消费品安全法案》(CCPSA),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消费者法案》(ACL)。这些法规(案规)规定了消费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以保护本国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食品安全
more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纷纷建立相应的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为了顺利跨越这些技术壁垒,出口企业必须付出很大精力关注频频发生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研究专题旨在对我国食品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市场的主要技术壁垒,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帮助我国食品出口企业跨越目标市场国的技术壁垒,从而顺利进入目标国市场。
能源与环境
more ...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利用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面貌。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世界各国在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方面遭遇了瓶颈,由此引发的资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对能源节约的研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各项节能减排技术,并以国家规章制度的形式保证各项措施的成效,如日本的领跑者计划、欧盟的生态设计指令、美国的能源之星等。研究国外能源与环境相关法规和标准,可以帮助相关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技术壁垒,降低经济损失。
一带一路贸易
more ...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
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的《产品安全与召回》杂志专访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性贸易措施研...
程光伟,男,1984年4月出生,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纺织及轻工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 科研项目:先后参...
刘颖,女,1977年1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博士后(化学与工程专业),高...
庞淑婷,女,1985年12月出生,浙江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原国家质检总局WTO/SPS通报评议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农业...
陈慧敏,女,1981年9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工程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技术性贸易措施(综合)。科研项目:主持完...
冯竹,男,1990年2月出生,河海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在读,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机电能效方向),食品添加剂研究。科...
汪洋,女,1989年7月出生,南京医科大学药物分析硕士研究生毕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产食品、化学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工作,熟悉气相色谱、液相色...
市县子平台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昆山
泰兴
沭阳
产业子平台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 2017-05-18 来源:tbtguide 字号: [ 大 中 小 ]
中国有机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有机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有机农业最初是由出口需求推动其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是先国际市场,后国内市场。有机农业生产主要是根据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生产的,95%以上的有机农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在2000年前,中国国内可以说不存在有机农产品市场,此后,中国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开始启动,尤其是在食品安全不断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之下,近几年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90―1994)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1989年,中国最早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1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目前,中国的IFOAM成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个。
1990年,根据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贸易公司的申请,加拿大的国际有机认证检查员Joe Smillie先生受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的委托对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个茶园和2个茶叶加工厂实施了有机认证检查。此后,浙江省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了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这是在中国开展的第一次有中国专业人员参加的有机认证检查活动,也是中国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
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同步开展。
2.起步阶段(1995―2002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起,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并投入资金立项,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参加研究、制定AA级绿色食品标准及操作规程。CGFDC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认证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并参照IFOAM以及欧美日等有机食品标准和法规,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并开展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到2002年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1756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总数为3046个,其中“AA级绿色食品证书”60多个。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简称OFDC),2003年改称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该中心自1995年开始认证工作以来,先后通过OFDC认证的农场和加工厂已经超过300家。
OFDC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有机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并借鉴欧盟委员会有机农业生产规定以及其他国家如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成为行业标准。
1999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了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专门从事有机茶园、有机茶叶加于以及有机茶专用肥的检查和认证,2003年该中心更名为“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登记。通过该中心认证的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已经超过200家。
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关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COFCC根据IFOAM基本标准以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标准制订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列入2003年农业部行业标准制定项目,并在全国培训了76名有机食品检查员(包括实习检查员),同时COFCC为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创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已经和欧洲的SGS、日本的JONA和OMIC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120多家企业通过了COFCC的认证。
3.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最初由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认可委员会”负责。根据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转交国家认监委。到目前为止,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专职或兼职有机认证机构总共有8家。国家认监委于2003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有机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最早的是1995年进人中国的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该机构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国分会。此后,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MIC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国外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数超过500家。
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各省区,西部地区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势,近几年有机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最大;从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江苏等东部省份占较大优势;从发展速度来看,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产品种类来看,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约50个大类,400-500个品种,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水产品和野生采集产品;从有机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目前有机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加工产品较少,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相当缺乏,野生采集产品增长较快。
中国有机农业目前发展格局首先与有机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有关,其次与当地企业的市场超前与开拓意识有关,再次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相关。总体看,中国有机农业在布局上向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东三省集中趋势明显:有机产品多集中在植物类产品上,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有机茶、有机蔬菜、有机大豆和有机大米等所占比重较大,也是中国有机产品的主要出口品种。
目前中国有机生产组织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农户”。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比较适合在中国发展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但具体的组织管理形式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决定了其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的主要特征,由于认证成本、市场准入以及市场风险等原因,单一农户难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农户”就成为有机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因而,由一个贸易公司,特别是兼有加工与贸易双重职能的公司与小农户集体签订有机生产合同,负责以议定的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小农户集体的生产,直至采取由公司统一供应所有农用物资,派出公司人员常驻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等等措施,从而确保生产的有机完整性和可靠性。
国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的持续高增长率,推动了中国有机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数据,2004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总值为2亿多美元,出口有机农产品总值1亿多美元;200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2006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值为3.5亿美元,占中国食品出口总值的1.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00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开始启动,此后的几年中,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2006年国内市场有机食品销售额达到56亿人民币,国内消费量超过了出口量。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农产品主要是新鲜蔬菜、茶叶、大米、水果和蜂蜜等。在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城市的超市里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买到认证的有机蔬菜。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出口和国内市场都已初具规模,未来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在2012年发布的全球有机农业年鉴中的数据 显示,中国约有140万公顷的农田被认证为有机农田,按面积位居亚洲第一,成为亚洲最大的有机产品生产国。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有机食品 这一食品安全级别最高的品类,也日渐成为消费者选购的对象。据预测,2015年中国的有机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近78亿美元,国内有机农产品消费将高 达 38.35亿美元至92.56亿美元之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有机产品的生产已初具规模,并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据预测,在未来10年,中国有机产品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将达到30%-50%,中国将成为第二大有机产品生产国和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2010年全球有机产品销量达到574.6亿美元,然而中国只达到15.6亿美元,仅占全球总销量的2.7%。据专家预计,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1.5%,国际对中国有机食品的需求将达到或超过5%。这一庞大的商机吸引了众多海外生产商的注意力,纷纷布局中国,拓展自主品牌渠道,建立信誉,抢占市场。
//内容浏览量元素